青山绿水间 这边“风景”独好——走进刘家寺
2022-06-13 15:28:54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璐 | 作者:梅勇          浏览量:10209

桑植融媒6月13日讯(通讯员  梅勇)青砖青瓦的院墙、通俗易懂的乡风壁画、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潺潺的溪水,焕然一新的风雨桥……近日,笔者来到马合口白族乡刘家寺村,宛如走进一幅美丽画卷中。

位于青山绿水深处郁水河边的马合口白族乡刘家寺村,古朴民宅镶嵌在绿树环绕、流水潺潺的美丽画图中,树荫下丝丝微风,给人无限的清爽舒适。通过科学规划,发展产业,既一步步提升村容村貌的“颜值”,又赋予其文化内涵,打造“有趣的灵魂”,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一路走来,笔者看到村民的房前屋后开满了鲜花,村部活动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们正悠闲地散步聊天。

村民们说,刘家寺村今天的变化,得益于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的结果。据村书记向延鸿介绍,村里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抓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村居的环境治理。新增垃圾桶150个,投放在全村11个村民小组,杜绝群众垃圾随处丢放的现象。二是广泛开展房前屋后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定期进行清捡垃圾,通过各项评比奖励机制,带动群众创建卫生示范户的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共建共享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新家园,同时在房屋周边空余地方种植花草,美化村容村貌。三是每次召开屋场会,我们都会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工作队和村干部每次入户也会督促群众清扫房前屋后及家庭环境卫生。同时村里将宣传引导、发动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营造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让群众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

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秀美的田园风光,更要有充满活力的乡村产业,向书记接着介绍。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工作不负家”。在家门口谋求一份工作,每天与孩子、老人相守,过上灯火可亲的日子,是许多背井离乡的打工人梦寐以求的体面生活。如今,刘家寺村建立工艺品加工厂蓬勃发展,点亮了一拨又一拨打工人的这种新生活和新希望。

在建立工艺品加工厂车间里,今年38岁的谷建立是加工厂的老板,以前在浙江的工厂里从事过相关工作,觉得这个行业前景可观他毅然地放弃了浙江的高薪岗位,回到了家乡办厂兼顾家庭。

谷建立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腼腆地说:还是在自己家乡务工,心里会更踏实一点嘛,到年底和逢年过节也不用想着抢票回家这种事情了,我们晚上也不要加班,下了班就回家,小孩子的学习、老人的身体可以及时的照顾到。觉得这一点挺好的。

据村书记向延鸿介绍:促进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当初建立工艺品加工厂建厂时,村里也给予了大量支持和鼓励,积极让企业落地生根,厂里生产的产品是按订单生产的,销路没问题。目前厂里员工的平均工资在3500元左右,带动本村居民就业50余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监测户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问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助力,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小工厂”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下一步将硬化工厂地面,美化工厂环境,完善全套产品技术,逐步从销售半成品到成品,以求产品附加值更大化。同时,在工厂急需资金时,村里投入20万,每年分红5万,作为村集体收入,既有效解决了临时资金周转问题又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前往刘家寺村粽叶基地的半路上正好遇见粽叶种植户张光泽,于是相伴而行,一路听他徐徐道来:基地就在屋后,开始种植粽叶时,苗子是村里负责的,栽种有技术员,每年6月到10月采摘又有收购商上门收购,几乎足不出户,兜兜里就又有“零花钱”了。张光泽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据悉,目前刘家寺村粽叶基地共有185亩,种植户28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等到粽叶长大后收入还会增加。

“村里已和长沙林泉药业签订枳壳包销协议,现已种植枳壳230亩,2021年种植,三年之后每年都可产生经济效益,按每亩最低3000斤(湿果)估算,全村334农户一年共有138万收入,村集体有69万收入,并且苗子、肥料、杀虫等风险都由村里承担。

下一步,刘家寺村将根据产业规划修建粽叶基地和枳壳基地所需配备的产业路,路通了,方便更多农户加入。村集体有资金了,又可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周而复始,日子会越来越好”村书记向延鸿指着山坳里沿溪水而上的粽叶基地信心满满地说道。

绿水青山没有变,刘家寺村却已逐渐脱胎换骨。这里处处好风景,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展望未来,他们信心满怀,乡村振兴路虽远,产业新旺,实干必达。刘家寺村,正在乡村振兴路上步履铿锵有力,阔步向前......

责编:刘璐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